纪委办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最新动态>>最新动态>>正文
【树清正家风,育廉洁家庭】司马光:以俭为美
2022-05-06 16:43  


司马光   以俭为美

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从周公的《诫伯约书》、三国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,到北宋司马光的《训俭示康》、清代朱柏庐的《朱子家训》,历代家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即“俭”。对节俭的崇尚,首推司马光家族,其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,并将节俭作为家风世代传承。

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陝州夏县(今属山西)涑水乡人。他官至宰相,一生克勤克俭,廉洁奉公。司马光清廉品德的养成,源于父亲司马池的言传身教。司马池为官清正,生活朴素,日常饮食粗茶淡饭,即便招待客人也绝不奢华,隻用梨、枣、柿之类的山果和肉干、肉酱、菜汤等,并教导子侄崇俭抑奢。

司马光从小不喜欢金银华服,“众人皆以奢靡为荣,吾心独以俭素为美。”身居高位后,依旧“食不敢常有肉,衣不敢纯有帛”,认为“衣取蔽寒,食取充腹”即可,“勿求多余”。《宋史》评价司马光“于物澹然无所好,于学无所不通”,“恶衣菲食以终其身”。

北宋中期,奢靡之风渐起,时人竞相讲排场比阔气,“走卒类士服,农夫蹑丝履”,“士大夫家,酒非内法,果肴非远方珍异,食非多品,器皿非满案,不敢会宾友”。熟悉历史的司马光对这种社会风气深感忧虑,写家书教导后辈力诫奢靡,谨身节用,避免不良社会风气侵蚀。司马光在《训俭示康》中训导其子司马康要学习春秋季文子、宋代张知白的节俭之道,要以西晋何曾、石崇因奢侈而败家丧身的教训为戒,牢记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不仅自身当厉行节俭,还应将这种家风传承给后人。他在《训子孙》中指出“有德者皆由俭来也”,“俭则寡欲”,对于物质不要追求过多,否则会成为牵累,甚至招致祸患。在《温公家范》中,司马光告诫天下的父母,给子孙留过多财产并不是真正的爱,真正的爱是要教会子孙“以德以礼”,“以廉以俭”,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。

在司马光的教育下,司马康养成了清白高洁的品性。《宋史》记载他“为人廉洁,口不言财”,“途之人见容止,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”。俭约修身的家训代代相传,直至今日,司马家族后人仍恪守《训俭示康》的教诲,涵养良好家风。
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﹔半丝半缕,恆念物力维艰。”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社会风尚,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让节俭之风潜移默化到每个家庭中,汇聚成全社会勤俭节约的好风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来源:家风网)


关闭窗口
 
中纪委、监察部网站 | 新华网廉政频道 | 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| 浙江省教育厅 | 浙江农林大学 | 浙江农林大学纪委网站
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浦阳路77号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行政楼

邮编:311800. 电话:0575-87760016